
本次并购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场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的交易:
➤ 2015年4月喜达屋宣布挂牌出售,原因是其在扩大旗下物业方面落后于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
➤ 2015年11月万豪国际集团宣布,同意支付约122亿美元收购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国际集团。
➤ 2016年3月14日喜达屋发声明称,收到由安邦保险集团、美国J.C. Flowers&Co与春华资本三家机构组成的联合体财团发来的非约束性收购要约,愿以每股76美元现金收购该公司所有股票,总值128.4亿美元。
➤ 2016年3月18日安邦将收购价加码到每股78美元,总值132亿美元。
➤ 2016年3月21日万豪调整喜达屋并购协议,修正后的报价为每股85.36美元,总价增加至136亿美元。
➤ 2016年3月28日安邦新收购方案将报价上调至每股82.75美元,总额达到141.5亿美元。
➤ 2016年3月31日安邦组成的财团通知喜达屋,考虑到各项市场因素,决定撤回收购方案。
➤ 2016年4月8日,万豪国际集团124亿美元收购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集团的交易已经获得了这两家公司股东的批准,打造全球最大酒店集团。
➤ 2016年8月8日路透社称,万豪国际与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国际集团表示,中国商务部已决定将其对万豪与喜达屋并购案的审查期限延长至多60天。
好在这一刻并没有等太久,万豪及喜达屋并购案终于成埃落定,全球最牛最大的酒店集团也由此产生。
本次并购完成后,该酒店集团将达到三个第一:规模第一,品牌第一及收入第一。
规模第一
万豪收购喜达屋后,酒店业第一个客房数量突破百万的巨无霸即将诞生。新集团将拥有30个酒店品牌、5500家酒店、110万间客房、7500万忠实客户以及30万员工,市值可达约310亿美元,规模将远超排在第二位的希尔顿酒店。
根据美国酒店权威杂志《HOTELS》公布2014年度“全球酒店集团325强”排名,万豪国际以714,765间客房的规模位列第二。
品牌第一
万豪酒店旗下19大品牌:
万豪旗下有将近一半的品牌是通过并购途径建立。如:Residence酒店、Ritz-Carlton(丽思卡尔顿)酒店、Renaissance(万丽)酒店、万豪行政公寓、Gaylord酒店、Delta酒店等。其中Ramada被卖给了现在的温德姆酒店集团。
2016年初,万豪授权东呈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在中国内地市场推出万豪麾下“万枫”中端酒店品牌。根据相关协议,东呈的目标是5年内在中国内地市场开发140家万枫酒店,预期其中100家将于2021年前开业。
喜达屋旗下11大品牌:
收入第一
根据万豪国际2015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44.9亿美元,同比增长5%;实现净利润8.6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从收入规模角度来看,万豪国际位居前列。尽管希尔顿酒店的客房数量和酒店数量均略超万豪国际,但是万豪国际收入规模大幅领先于希尔顿。
2014年万豪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38亿美元、净利润7.5亿美元,超过希尔顿的105亿美元和6.7亿美元。
2015年度万豪国际收入145亿美元,净利润8.59亿美元,希尔顿收入113亿美元,净利润14.04亿美元(主要由于将来自于企业的特定补贴转换成了有限责任公司,从而带来了一笔税收收入,扣除后净利约为8.11亿美元)。
本次并购结束后,两家酒店集团的未来发展还有待商榷,从万豪的角度看,并购后万豪可以依托喜达屋的海外势力迅速的扩展海外市场进行更大的程度的资源整合。而从喜达屋的角度来看,董事会们更多的是关未来的最大利益,对于喜达屋的未来发展考虑的相对较少。
因此,并购后,新的酒店集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喜达屋品牌发展是否会相对弱化也不得而知。也有业内人士对两者并购后的会员计划表示担忧。若两者的会员忠诚度计划能够完美合并,则全球最大最全面的忠诚度计划将诞生。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