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心理健康团辅“润心”在行动①|科学监测,高质量课程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 情感
  • 2024-12-22 16:26:46
  • 54

心理健康团辅“润心”在行动①|科学监测,高质量课程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交汇点讯 近日,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暨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启动仪式在京举办。教育部决定自2024年起,将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升师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素养。学生面对心理压力该如何引导,记者走访了省内多所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找寻心理健康教育向“心”而行的密码。 青少年人际关系问题和学习问题居多 “你好,这里是陶老师热线。”陶老师热线(025—96111)是中小学生心理援助热线的工作平台,也是全国第一条服务中小学生的心理援助热线,为全国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提供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热线咨询服务,且兼具危机干预功能。热线正式开通于1992年,至今已走过30余年。 2005年,陶老师热线启用的号码96111,成为国内首家短号码心理热线,也被称为“心灵110”,“有心理困扰找陶老师”成为越来越多家庭心照不宣的“默契”。目前,工作站已经有33名专职老师和158名具备心理咨询资质的志愿者,形成了包括“96111”公益热线和面向未成年人及家长的心理咨询在内的“7+1服务模式”。 “一通有效来电的接听时间在40—50分钟,高峰时间,在一个班次内要接听六七个有效来电,忙起来,根本顾不上吃饭喝水,甚至有时整夜都无法休息。”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陶老师工作站”主任许红敏介绍,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认可工作站的人也越来越多。 2023年,工作站共接听热线超1.2万条,接待面询3700多人次。其中,首访近700人次,是2022年的两倍。从2023年统计的数据来看,来电者最关心的是人际关系问题和学习问题,其次就是情绪与行为控制问题。 “从这些来电就可以大概知道,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帮助,以及问题容易出现在哪些地方。我们也会通过一些数据,给家长和学校提供一些建议,促进孩子心理健康。”许红敏说,目前,国家倡导家校社协同育人,她希望一些机构能够以“陶老师工作站”为纽带或载体,以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工作内容,形成心理服务的链条和网络。“‘陶老师’的‘陶’,就是陶行知的‘陶’,在行知先生的感召下,情怀和热情就是我们从事志愿工作最大的动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让青少年健康成长。”许红敏说。 建立及时动态心理监测机制 科学的心理健康监测体系,是给学生心理精准“画像”的基础。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心理教师黄凡介绍,学校定期开展师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每年面向中高年级学生开展至少两次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测评,重点关注经济困难家庭、单亲和离异家庭的学生、留守儿童以及患心理疾病、有特异体质、情绪波动明显等状况的学生,科学分析和运用测评结果。 “通过家校联系、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评等方式,‘一人一案’‘一生一策’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实施精准防控。”黄凡说,在新生入学、毕业升学、考试前后等重要节点和影响心理健康重大事件发生时段,针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关心呵护和暖心帮扶,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除了校内监测,医学专业诊断同样是有效补充。近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届高校—高中人才培养论坛上,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戴喜说:“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赖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老师,我认为医学的专业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南医大能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帮助我们摸排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引导家长、培训老师,以南医大更加专业的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南京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张苏皖也认为:“高中学校也很希望借助高校的医学卫生平台和资源,更好地指导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干预机制、加强科学研究,希望南医大通过客观的生物指标识别,逐步构建从筛查到干预的一体化服务体系。”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医大与各高中应携起手来,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咨询、监测、评估,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江苏样本,为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江苏方案。 开齐开足心理教育课程 在江苏,不少学校除了定期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还通过多种形式拓展课程宽度与深度。 “孩子的成长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有波折、有困难,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必然过程,孩子的情绪困扰,往往也传递着他内心的真实成长需要。”常州市翠竹中学副校长章艳说,学校要理解孩子各种情绪,更要看到孩子情绪背后的问题。在翠竹中学,无论是日常教学、班级晨会,还是社团课程都有引导孩子去正确认识情绪、心理问题,并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通过各种渠道释放心理压力与情绪。 “心理的协调发展是青春期教育的重难点。”章艳介绍,学校引入“SEAL”课程,鼓励教师与学生互动对话,共同探究处理事情、行为和情感问题的策略。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进课表,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每周进行心理健康团辅课,如七年级针对小初衔接,开展“新的开始”“青春如玫瑰,不做小雪花”等课程,在九年级针对中考压力等问题开设“沟通与合作”等心理团辅课程。 在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为了加强心理教育、开展相关活动,专门将教学楼的一层,改造为心理健康专用楼层。今年5月,学校启动为期6周、面向6—8年级开展“追光少年情绪工作坊”活动,活动就在团辅室开展。 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德育副主任练成介绍,学校最多的年级有20个班、1000人,最少的年级也有10个班。因为总人数众多,所以学校团辅活动,既有大型、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的;也有以班级为单位,中等规模开展的——一方面依托心理课开展团辅活动,另一方面,当某个班级遇到相对集中的情况,可以提出团辅申请,由心理教师或学校对接的第三方心理机构入班,进行调解和疏导。 黄凡介绍,学校除了开设集中性课程,即每双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开设渗透性课程,全科教师时时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学相关内容,尤其对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进行个案关注,为学生的正常生长、向上学习做好铺垫。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葛灵丹 李睿哲 程晓琳

有话要说...